更新時間:2022-06-10 08:14 作者:湖州心緣家政公司
月薪兩三萬元,月嫂“檔期”火爆
近日,記者來到北京市一家規模較大的月嫂公司時,公司員工趙樂芹說,目前公司的月嫂已經預定到來年4月份,如果需要得抓緊,要不然選擇會越來越少,并為記者安排“面試”了3名月嫂。
而一些月嫂公司因月嫂正在上崗,想約見面只能“排隊”。寧夏銀川市某月嫂加盟店負責人饒玉萍說,最近月嫂需求比較火熱,店里的40多名月嫂都在上崗,想了解月嫂情況只能通過紙質材料和視頻聊天,至于什么時候月嫂有“空檔”,她也說不好。
此外,月嫂的價格也不菲,在一些大城市,月薪兩三萬元的月嫂并不少見。記者采訪的北京市月嫂公司將月嫂劃分為5個等級,月收費最低10800元,最高20800元。
在北京從業10年的月嫂劉志宏說,月嫂掙的是辛苦錢,除了每天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、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,月嫂還要照顧產婦的起居飲食,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,可以說是“全天待命”,不僅要能吃苦還要有耐心。
“二胎政策放開后,這兩年生二胎請月嫂的明顯增多,加上部分月嫂因年底返鄉不接受預定,這也使得月嫂供不應求。”趙樂芹說,明年是農歷豬年,根據以往,豬年出生的寶寶多一些,明年的月嫂市場會更加火爆。
需求端越來越“挑剔”
隨著觀念的轉變,不少消費者更傾向選擇月嫂。但作為陌生人的月嫂關系到新生兒的成長、產婦的健康,消費者對月嫂的要求越來越高。
今年初為人母的浙江杭州市市民李萌為請到合適月嫂可謂“煞費苦心”。懷孕之初,李萌就和家人四處尋找合適的月嫂,最終經熟人介紹提前半年才在上海某月嫂公司預定了一位。李萌說,月嫂大多來自農村,除了專業的護理外,月嫂會不會講普通話、是否勤快、愛不愛干凈、了不了解杭州的生活方式,尤其是有沒有不良習慣都是我們考量的內容。找月嫂的時候全家上陣,費了不少力氣,幸虧月嫂很盡心,感覺蠻值的。
不只是李萌,為了能找到心儀的月嫂,不少消費者提前數月便開始“做功課”,即便如此,也不是每個消費者都能如愿以償。北京市積水潭醫院醫生劉振華說,現在護理費用普遍較高,消費者花了錢自然希望物有所值,產婦因不滿意連換月嫂的情況并不少見。
“過去消費者請月嫂更關注飲食方面,現在大家越來越關注健康,我們也針對消費者的需求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。”北京市某月嫂公司經理張政說。
供給端質量“參差不齊”
在供給端,月嫂主要來自農村、城市下崗工人,年齡大多為40至50歲,學歷為初中以上。因個人素質各有不同、培訓機構相對寬松、月嫂公司各有標準,這使得月嫂質量“參差不齊”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月嫂供給不足、供需不匹配并存。
山西省運城市某家政服務公司專業從事月嫂培訓,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免費為當地居民提供10天的月嫂基礎培訓,之后,學員再參加為期10天、2380元的“提升班”,基本都能取得高級母嬰護理證書,初中以上學歷、會用手機地圖、會說普通話的學員即可被安排到北京等城市工作。
該公司工作人員楊曉飛說,做月嫂溝通能力很重要,而這恰恰是農村婦女的短板所在。近幾年,因收入高,月嫂培訓很受歡迎,但月嫂大多來自農村,對工作的適應能力各不相同,一些人掙點錢后就不干了,行業流動性挺大,好月嫂就更少了。
此外,月嫂公司的“特級月嫂”“金牌月嫂”等五花八門的分級,均是月嫂公司根據月嫂工作年限、客戶反饋等自由裁定,并沒有統一的標準,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時心里沒底。雖然《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》和《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》兩項國家標準已于2016年2月開始實施,但因其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,發揮的作用有限。
專家認為,月嫂作為朝陽產業,既滿足了城市需求,也是農民創收的新方式。對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、行業有待規范等問題,一方面需推動相關國家標準的落實,統一、細化月嫂的各類資格認證,為消費者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;另一方面,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月嫂公司的監管,整治濫發證、亂評級等行業亂象,并將有欺騙行為的月嫂公司及月嫂納入征信記錄,逐步實現行業的規范化管理。